- 2024-12-19
- 2024-12-18
- 2024-12-04
-
2024-11-13
넷 简讯
- 2024-11-12
- 2024-11-08
- 2024-11-06
- 2024-10-21
- 2024-09-23
- 2024-09-14
- 2024-08-21
- 2024-07-23
邵阳市清真西寺
2011-06-23 00:00
邵阳市清真西寺座落于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马家回族村(俗称马家垅),寺址位于古宝庆城之西,按方位旧称宝庆西寺,后因该寺离城较远,为便于寻找,改为茶元头清真寺。改革开放后,城市扩大,茶元头划归北塔区,已属市内之地。2003年,经上级批准同意恢复“邵阳市清真西寺”名称,与东寺、南寺齐名。
据传,该地很早以前就有马氏回民聚居,且教门虔诚,每逢“主麻”,当地回民就得爬山涉水,步行20多里,前往宝庆东门外清真古寺参加聚礼,费力劳神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困难,当地回民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就已筹备在当地修建一座清真寺。后因戊戌变法失败,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寺计划只得暂时搁置。
民国五年(1916),当地回族群众一致推举马朝用、马选卿、马连成、马成敬、蔡开茂等乡老领头,负责选址施工,集资购料,始建茶元头清真寺。该寺建成后,大殿系土木结构,坐西朝东,长13米、宽11米、高9米,占地面积143平方米。殿内四根大树作柱,两根大树为栌,栌上牵方斗榫,错综有致,严谨合理,。大殿内外,石灰粉墙,一片洁白,殿门雕了花窗,既透明,又透气;大殿正面墙上写有《古兰经》,两边用阿语组成汉字形状的经文对联,均系隆回有名的阿文书法家马福玖阿訇撰写,至今仍保留完好。
殿前两侧各修横屋一栋,每栋三间,面积约350平方米;右栋作教学室和宿舍,左栋做厨房、杂屋和水房,整个寺院占地约两亩,属邵阳市当时较大的清真寺之一。该寺解放前有寺产23亩,土半亩,山地3处约8亩,由12户农民佃种,每年可收租42担,基本能满足阿訇、寺师傅的工资、开学及三大节日的各项费用。
1944年,日寇犯邵,茶元头清真寺惨遭破坏。日寇投降后,又遭到国民党军队洗劫。解放后,当地回族乡老将清真寺稍加修整,勉强进行宗教活动。
1958年大跃进,将土改时保留的寺产田土收归公社所有,清真寺失去经济来源,正常宗教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文革”中左栋横屋和水房被拆毁,从此再也无人进寺礼拜,清真寺内杂草丛生,一片凄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
1987年,邵阳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25000元,加上当地回族群众的自愿捐资,在寺管小组的主持下,将大殿水房、殡仪室等进行了全面修复。
2002年,寺管会又在水房和殡仪室的上面加修一层作为教学室和阿訇的住房,使清真寺院内大大改观。
据传,该地很早以前就有马氏回民聚居,且教门虔诚,每逢“主麻”,当地回民就得爬山涉水,步行20多里,前往宝庆东门外清真古寺参加聚礼,费力劳神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困难,当地回民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就已筹备在当地修建一座清真寺。后因戊戌变法失败,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寺计划只得暂时搁置。
民国五年(1916),当地回族群众一致推举马朝用、马选卿、马连成、马成敬、蔡开茂等乡老领头,负责选址施工,集资购料,始建茶元头清真寺。该寺建成后,大殿系土木结构,坐西朝东,长13米、宽11米、高9米,占地面积143平方米。殿内四根大树作柱,两根大树为栌,栌上牵方斗榫,错综有致,严谨合理,。大殿内外,石灰粉墙,一片洁白,殿门雕了花窗,既透明,又透气;大殿正面墙上写有《古兰经》,两边用阿语组成汉字形状的经文对联,均系隆回有名的阿文书法家马福玖阿訇撰写,至今仍保留完好。
殿前两侧各修横屋一栋,每栋三间,面积约350平方米;右栋作教学室和宿舍,左栋做厨房、杂屋和水房,整个寺院占地约两亩,属邵阳市当时较大的清真寺之一。该寺解放前有寺产23亩,土半亩,山地3处约8亩,由12户农民佃种,每年可收租42担,基本能满足阿訇、寺师傅的工资、开学及三大节日的各项费用。
1944年,日寇犯邵,茶元头清真寺惨遭破坏。日寇投降后,又遭到国民党军队洗劫。解放后,当地回族乡老将清真寺稍加修整,勉强进行宗教活动。
1958年大跃进,将土改时保留的寺产田土收归公社所有,清真寺失去经济来源,正常宗教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文革”中左栋横屋和水房被拆毁,从此再也无人进寺礼拜,清真寺内杂草丛生,一片凄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
1987年,邵阳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25000元,加上当地回族群众的自愿捐资,在寺管小组的主持下,将大殿水房、殡仪室等进行了全面修复。
2002年,寺管会又在水房和殡仪室的上面加修一层作为教学室和阿訇的住房,使清真寺院内大大改观。
现地址: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乡马家回族村
邮编:422000
教长:马文亮
邮编:422000
教长:马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