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伊协  古兰经  伊斯兰教  朝觐  穆斯林

通讯报道

 

 

最近更新
地址: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天剑路266号  

中国•湖南省伊斯兰教协会

电话/传真:+86 0731-85184084 

邮编:410007

邮箱:hnislm@hotmail.com

联系我们

邵阳县青草清真寺

2011-06-23 00:00
    邵阳县青草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
  青草清真寺占地面积593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两正一横排列,砖木结构,原寺以青砖为墙,梓木为梁,穿梁式屋架,履双波小瓦,屋脊上塑一对白鸽振翅欲飞,前檐下饰瓜果之属,以昭示我民族悠久文化与清真特色。其正屋为礼拜大殿,专供礼拜之用;横屋设有阿訇住室、教室、厨房、水房,为教学场所。正、横屋的外面砌石拱大门,大门两边刻有民国时期曾任教育部长的马邻翼题写的对联:“教本西天千秋不易,道传东土万古常辉”。大门上刻横联:“清真寺”,皆颜体阴文。进大门为厅堂,堂前着一巨匾,书“文魁”二字,走过天井拾级而上,便是大殿,有窗格门12页,大殿宽12.5米,进深11米,檐高4.6米,梁高7.4米。大殿地面为大红杉木殿板,四壁洁白,门窗为朱红颜色,庄严肃穆,大方美观,溢彩充盈,很具清代风貌。
    该寺原有寺产水田11亩,山林10亩,鱼塘2口,每年收入能基本解决寺内各项开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南分会于1940年5月28日在这里成立了邵阳县青草坪直属区会,选举张岫山为主任干事,张贵廷、张维凌、张长林等为干事,带领该坊广大回族穆斯林积极投入全民抗战的伟大斗争。
  在这250多年中,清真寺曾进行了三次大重建,第一次重建于清嘉庆元年丙辰(1796),第二次改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1996年7月,邵阳市资江两岸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该寺被演数日,致使屋基下沉,墙体开裂,危在旦夕。1997年冬,在以张建远为首的村民委员会和寺管会的领导下,成立了重建清真寺的筹备小组,得到了青草籍离退休老干部张兴华、张志坚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他们根据省、市伊协提出的“既要重建又要保持原貌”的意见制订、设计了周密的施工方案。于1998年10月10日,破土动工。100天后竣工,于1998年冬,完成了第三次重建大任,并刻碑为记。
  青草清真寺历代阿訇:清代有郑连生和马全堂等,民国时期有马福玖、邓荣兴、马丁山、马百乐、马道成、马富生、海仲卿等,新中国成立后有马秀林、张贵成、海东红、张余成等。民国十三年前(1924),该寺开办了私塾,一边教经学《古兰经》,一边教学汉语,还一边习武健身。1924年,在本村籍张秀山先生的倡议下,在清真寺筹办了邵阳偕进小学第三分校。
  “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内的多块石碑被砸碎或搬迁到异地,寺的大门被拆离,大殿上的门窗也被打烂,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青草清真寺才得以维修和重建,使中断十几年的正常宗教活动基本恢复。
  新寺建成后,青草村委会与寺管会十分重视寺院的管理,特委托管寺如家的张鱼成老师傅为专管员,全天候管理该寺,使寺内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寺院清洁卫生,室内通气明亮。
  2001年、2002年连续两个暑假,市伊协为该寺派去了教师,赞助了经费,举办了“暑假民族宗教常识学习班”,每次时间月余,人数120名左右,效果明显。
  2003年该寺被评为全省“五好”宗教活动场所,获得省宗教局颁发的“湖南省第二届‘五好’宗教活动场所”荣誉称号。
  据寺内现存清嘉庆元年丙辰及清光绪二十年两块石碑所载当年重建或改建捐款人姓名及金额,永垂不朽。
 
现地址:邵阳县皇安市镇青草回族村
邮编:422100
教长:张余成